只要心还在跳

2016-09-28
  • 1320
  • 0
        词语“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活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我想,这就是“活着”这两个字所带给我们的最深的思索,也是余华对这两个字的最深的体悟吧。
        从《活着》的通篇来看,这本题为活着的书却满满的充斥着死亡,而这原本充满了血腥与暴力的死亡却没有给人以其应有的灵魂上的冲击,仿佛人命如天地间的草芥一样,任狂风吹折,风霜侵蚀。
        纵观全书,身为地主家少爷的富贵先是气死了父亲与老丈人,这两个在书中露面不多的人却是给冰冷的死亡埋下了深深地伏笔。当福贵经历了作为壮丁的苦难之后回到家中,痛苦的发现母亲也与世长辞,女儿凤霞成了聋哑人。后来,儿子有庆因为被大夫因为救县长老婆而糊里糊涂的抽血过多死亡后,死亡的阴霾便如当头棒喝一般砸向这个颓败的家庭,而县长春生——福贵在国民党军队时的战友,也在文革中经不起摧残自尽而亡。故事到了这里,似乎变得模糊起来,这里的人似乎不会因为心地坏而受到命运的惩罚,也不会因为心地好而享受生命的美好。
        当凤霞生下孩子后,命运似乎在此时出现转机,为暗淡已久的生活增添了一丝温暖与希望。然而这简陋的快乐过后,带给这一家人的却是纷至沓来的死亡,女儿凤霞产后大出血致死,妻子家珍病死,女婿二喜做工遇难横死,外孙苦根吃豆子被撑死,一棒一棒,猝不及防的打向福贵,打向他的心头。他的一生经历了社会的动荡,战争的硝烟,土地改革,公社运动,以及白发人送黑发人,可是,他还活着。
        庆幸这死亡,带来的痛苦没有让人麻木,岁月把拥有变成失去,只留下福贵那残败的躯壳,与老牛站在田埂上,一如这力透纸背的文字一样打在人心上。死亡,是活着的终点,当看惯了众多的死亡,便是对活着的大彻大悟,不是遁入空门,不是心如死灰,反而是一种平静,一种忍受,在忍受中经历和感受人生的痛苦和困难。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经历,或是喜悦,或是悲伤,因为他们都有一颗能感知外界,为外界动容的心灵,不论是阳光的照射,还是风沙的打磨。有人说,面对死亡,活着就是一种进攻!而这武器我想一定是我们鲜活的心,心在跳,我们的武器就在手。
        当余华冷眼淡然的将这些字写下,字里行间便向我们表达出人生的态度,他向我们传达一种召唤,只要我们的善良还在,只要我们的心还在跳动,即使命运再乖张暴戾,就绝不自暴自弃,很多时候我们会思考、或是会追寻活着的意义,在死亡面前这些都淡了,因为活着就足够,只要活着就还好,只要心还在跳动。
        细细品读,不觉就会落下眼泪,那冷眼旁观的话语,那令人心酸的人生,未尝不是作者润物无声的温暖!福贵一家身上的当头棒喝未尝不是打在我们心灵的一棒!只要心还在跳,只要我们还活着,就没有不好好活着的道理。
        这些道理人人都懂,可是需要有人不断提醒人们,将这些意识不断的像打烙印一样打进人的心里,余华就是在做这样的事,力透纸背的不是他的文笔,而是他写这些文字时的如黄钟大吕般敲打在人心头的对生命力度的理解,他要告诉人们,只有活着,才能向死亡发起冲锋,只要活着,就应该向死亡发起冲锋!毕竟,只要我们的心还在跳,我们的武器就在,我们就没有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