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灵魂
2017-01-05
- 1564
- 0
陈寅恪,诗人、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与叶企孙、潘光旦、梅贻琦一起被列为清华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祖父陈宝箴曾任湖南巡抚,父亲陈三立乃是光绪十二年进士,“清末四公子”之一。因其出身名门,才学过人,被尊称为“公子的公子,教授之教授”,被傅斯年称为:“近三百年来一人而已”。
陈寅恪儿时启蒙于祖、父两辈,因其祖父与父亲皆崇尚“思益学堂”,思想开明,所以在打下深厚国学功底的基础上,也深受现代教育之益。虽然在1905年,赴日求学的他因足疾辍学回国,但是在后来的十余年中,他多次辗转于德、美、瑞、法等国求学,不仅积累了大量的知识,还具备了阅读梵、巴利、波斯、突厥、西夏、英、法、德八种语言的能力,1925年受聘回国后,任清华大学教师。1926年,只有 36岁的他,就与梁启超、王国维一同应聘为研究院的导师,并称“清华三巨头”。
时间流转至1937年,就该是命运登场的时候了,随着父亲陈三立的愤然离世,陈寅恪便开始了自己颠沛流泪的后半生。从北平迁至昆明、从上海出走香港、从广州取道桂林。抗战胜利后赴牛津大学任教并治疗眼疾,可惜为时已晚,这位年近花甲的老人在这以后将在黑暗中度过余生,直至含冤离世。期间虽有周恩来、陈毅、陶铸等大人物的特殊关怀,但与其文革期间所受的肉体、精神上的迫害相比,难抵万一。
陈寅恪先生一生涉猎的学术领域极为广泛,是集众多成就于一身的巨匠。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同时也在语言学、音韵学、历史学等方面成就卓著,其中尤以研究中国中古史的著述影响最大。先生的《柳如是别传》、《元白诗笺证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等著述至今已成绝唱,具有相当重要的学术意义。此外,先生在传教讲学上还注意自然启发,着重新的发现,为中国的学术界培养了一大批有生力量,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历史学家刘节、古代文学专家蒋天枢等人皆出自先生门下。
“凡一种文化衰落之时,为此文化所化之人,必感痛苦···”陈寅恪先生此言,道出所处时代之殇,亦道出他身为文人之苦,他不仅是这个时代文化的守护者、研究者,也是后世代文化的探索者与开路者。作为历史学家,他著作等身;身为文化大师,他精神铸史。他留给后人的,是传统文化,是人文精神,是学人风骨,是终身视文化若生命的学者的不平之鸣、黄钟大吕之声!
先生曾悼王观堂曰“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此语用于己身亦恰如其分。先生一生追求精神独立、思想自由,他的精神与学问不仅是其个人成就的体现,亦是对后人、后世的启发与教育,正所谓:人已冥灭,而清音独远。这位在黑暗中踽踽独行的老人,用苦难与坚持,在历史上留下光明的脚印。
版权归netconcepts所有,特此声明,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