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设计师饱和的泱泱大国,越来越需要有创意思维以及能与产品结合或者更能便利于整个社会人群的设计师,这样的设计才会具有商业价值和更大化的欣赏层面,让人们假想于其中。但是在这个年代设计师的弊病也会越来越多,更会到达一个瓶颈,可能会想,为什么他那么的“事儿逼”,改来改去,更会讨厌后面站着人在你的屏幕指手画脚,更会背后论足骂客户“傻逼”的呢?所以在这个年代要想如何成就一条小鱼到一个大鱼的,要规避以下几点:
1. 别让反问句扼杀了你的创意
反问句是如何扼杀创意的?
例如,你身负构思新产品的重任,上司却跟你确认:“新产品的概念不会跟旧版相差太大,对吧?”
这么一问,已剥夺团队以新思维做新产品的权利。
提问的根本目的是获得资讯、建议或想法。凡是限制他人自由和如实回答的问题都不可取,它不但降低了资讯品质,也使被问者感觉不受尊重。
通常会用反问句的人,大多是自认扮演指导角色的经理人,但他们没想到,这样做反而错失了发挥团队潜力的机会。
请回想一下你与同事沟通的方式,如果发现自己常用反问句,不妨想想原因何在。
你怀疑他们没有能力自行回答,还是你已心有定见,只是为了获得他们的认同?如果只希望同事附和你希望的答案,就会彻底跟创新的创意理念背道而驰。
当我与某个团队合作时,就算对可能的答案有了选择,一定还是会提出一连串的问题,听听大家有什么想法。即便我公布自己的答案,还是会让他们以此作为挑战,提出比我更好的构想。
那么如何规避反问句的扼杀?
在你的创意设计过程当中,一定把自己的创意想法大胆的说出来,不管是天马行空的想法还是落地很普通的想法,起码在你的想法的基础上也能给这些所谓指导的经理人一个警醒和提示:你并不是没有想法,因为你是个创意设计师,有思想,有血,有肉。
2. 别让你的经验称为你设计炫耀的资本
大家都知道中国有一句古话:“长江后浪退前浪”,“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并不是老道的经验就能在这个社会的立足,现在这个社会有“创意”“执行力”“落地”等等才能站住脚。对于一个设计师来说,这三点很重要。
如果乔布斯屈从于咨询师,屈从于“经验”,那么就不会有后来如日中天的苹果。
苹果并非孤例,而是一个标杆。在它身后,类似的后来者不少。前几天的一次饭局中,一个小老板发出了这样的感慨:“我们已经跟不上了。”
他之所以这样感慨,是因为他愕然发现,自己的经验不管用了。早年洗脚上田,骑着脚踏车四处拉货,后来开厂,坐着火车到处跑业务。这些年也早早顺应了网络大潮,先是公司网页,后是各种平台,可算是样样不缺,在淘宝上也搞了网店,微博微信都没落下。但按照他的说法,就是“每一步都在人家后面,天知道下一个又是什么,以前那一套经验几乎都不管用了”。
可现在呢,一个人一天所获取的资讯甚至多于中世纪时代一个人一辈子的信息量。你身边拥有无数获取信息的工具,手机、电脑、电视,即使你坚持传统,抱着字典和辞海不放,也肯定比古人知道的更多。
近代以来,人类文明进程飞速前行,以至于人类一旦重拾经验主义,往往就意味着倒退。如果文明即真理,那么理想、创意、情感、信仰和技术,它们的重要性都位列经验之前,甚至将之远远抛离。
所以,不要拿你的经验当炫耀的资本,你始终预测不了未来,还会比你更有创意,更有能力的人出现在你的身边。
3. 在人与人之间沟通,要有换位思考
在职场上客户或者你的甲方同事们都会询问设计师“你有什么想法?”这并不是真的问你有什么想法,是想知道你怎么去做这件事,但是你可能会产生一种疑虑:“我的KPI不是老板给的吗?你不是负责整个项目的,你说我执行就得了呗。“其实在回答时要先站在对方得角度想,我们必须要先思考老板得KPI设定得考虑以及为什么要我和对方来合作?对方问这个话得目的又在于什么?所以,我们要把人,事,时,地等相关线索在你得想法中描述清楚,你才有可能对于这个项目能顺利完成。
无论何种沟通,重点在于你得对象时“人“,不是”工具“。重视人得感受,在过程中自然会更加细腻。其实也是沟通得基础前提:彼此尊重。
无论如何,礼貌时沟通得基础,但是希望他人协助或合作。请先重视对方得滋有医院,再逐步深入聊细节,大家才能合作愉快。
4. 朝着自己得方向走,把不可能变为可能
创意是来源于内心得灵感,并且在整个发想过程中不要受任何人左右,把自己得想法得以实现;培养乐趣,要有很多自己唯一的乐趣,这个唯一,真好,只是属于自己的娱乐——无须别人参与。
很多时候,墨守成规,你就永远不能有所创新,只有跳出思维的束缚和羁绊,在没有需求的的地方创造需求,并且,把不可能的事情变为可能,这才是成功之真正所在
一个小妙招,一项小爱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专利”。也许这项“专利”,没能为你的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足以让它变得有滋有味了。让自己拥有独一无二的“小情调”吧,别为了顾及生活中的之一,而放弃了生命中的唯一,创意设计师们,加油吧!未来有你,有我,有生活中那种“小情调”,独一无二,无可复制,小鱼变大鱼,跳龙门!!